2015-09-24
从1989年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到现在2015年的9月,中国的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少数专业人士涉足到目前铺天盖地成为多数人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互联网以主流性的趋势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尤其今年年初“互联网+”概念在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互联网行业中K12在线教育这个“孩子”的一些事儿。从2013年开始,中国市场兴起在线教育这个“热门行业”,尤其是K12细分市场更是吸引了众人的瞩目,不过经过2013年的发展到2014年遭遇至少有60家的关门的“寒流”。但是基于K12在线教育市场辐射面大,用户量大,仍尚未有一家真正垄断性大腕,在众多产业资本大佬和投资人来看,在线教育行业依旧具有极大的想象力和投资价值。但很多人只关注了“互联网”这个词,在做K12“互联网+教育”时本末倒置忽略了“教育”才是这个行业的本质,导致产品商业属性过强,令不少在线教育产品死在了摇篮里!一个事物脱离根基的本质属性,只注重外显的包装和技术,很显然是走不长的。目前我国的K12阶段的在线教育跟国外相比有什么差异?下面就从K12阶段需要的教育方式谈起。
那在K12阶段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被需要的?面对各种传统或在线的教学方式,我们如何较为科学地进行评估?
探讨K12教育的时候通常会引用教学三维目标: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等)。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三维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独立的教学目标,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如下图:
图:三维目标整合的三棱锥模型
上面简单说明了K12阶段教学三维度的目标,那下面就具体展开阐述一下,我们在线教育与国外的差距。
一、K12在线教育在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
发达国家的在线教育,拿美国为例,从课程内容的发展来看,从初期的内容沉淀已经转向筛选期。比如,在线教育产品怎么根据用户特点做个性化推荐,用户怎么发掘适合自己的课程等更具有个性化选择的阶段。
2、欧美的教育模式和国内差别很大,导致相关在线教育产品以及应用跟国内差异大。
国外几乎都是小班制,学生通过课前的自学,上课跟老师同学形成良好的互动,进行课堂讨论与合作。而国内目前还没有普及小班化,所以一个课程中几十个人同时在一个教室,老师为了教学进度以及控制纪律,所以必须通过老师授课的形式,学生的互动参与及讨论性很低。
所以欧美提倡的是自主学习为主导,那教学产品的设计就会就会具有成长的土壤,即便是搜索引擎不是针对在线教育的互联网产品,也是学生查找资料自学学习的工具!另外更多个性化的学习工具及配套课程也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我国在线教育能否缩小K12教育地区差距和解决教育资源不平等问题?
目前很多国内在线教育产品仍在探索上的征程前行:
1、优质教学内容的缺乏。
中国的在线教育(特别是K12)还处于最基础的”内容沉淀期”。经过2015年洗牌期淘汰掉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品牌后,未来会走向何方,引人期待。
2、教学模式与教育背景不符。
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家长、学校看似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只是基于成绩的前提,并未从根源上培养孩子的自学学习能力。大量的单向知识由老师输入给学生,达到应试的目的。那由上海课教育开发的金榜希望APP(www.jbhope.com),就从另外一种角度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理解的知识,或是自己拓展学习中无法理解的概念,可以在金榜的平台上选择老师进行提问,进驻平台的老师会及时给予帮助。也可以跟在线的小伙伴一起交流互动学习经验和心得,增加学习的乐趣。
3、在线教育暂时是传统教育的补充。
在线教育从本质上降低了教学成本和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和老师通过在线的形式免除了交通上的时间和物质成本。但是在线教育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替代课堂教学,但最终会起到很大程度的作用。
目前在线课程可以为部分好学的学生提供更多样优质的选择以及为缺乏较好教育资源的学生提供教育机会。以及为广大的老师创造更多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
K12教育是一个需要孵化培育进程极其缓慢的培养过程,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又追求各种快,所以任何走得更长的互联网+教育产品一定要关注产品本质的教育属性,而不是掺入过多的商业属性导致产品过早地夭折。
到底会有公司愿意五到十年不盈利,而专注于去实践一个教育类产品能否给我们的孩子真正带来成长,而非短期速效,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