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理想的校长开始创办微小学校…

2016-03-09

今天我们要为未来培养人才,必然要打破19世纪的“教育工厂”,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行个性化教学、以培养创造性为主的小规模的精品学校。


我们需要现实地启动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一是改革公办学校办学体制,试点特许学校、自由学校的模式。另一个是把创新创业的概念从企业界扩大到教育界,鼓励有理想有抱负的校长、老师创办小微学校,解放教育生产力。


互联网大规模教学下的个性化学习


互联网时代已然来临。互联网对教育的改革不仅仅是慕课和翻转课堂,它对学校的形态也造成实质性的改变。我首先和大家分享世界一些创新学校的案例。


听说过Altschool吗?在硅谷的Altschool是由谷歌的前高管创立的,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的眼光,包括扎克伯格、乔布斯的夫人等等,获得了一亿多美元的投资。它已经办到了美国的其它城市,成为一个学校的“连锁店”。没有豪华的校舍,在社区租几间民房,一百名多名学生,一个班两名教师。根据每个儿童的情况,每天给他们不同的学习任务卡片,指导他们自主学习。


它被称为是一个真正意义上以儿童为中心、以项目为基础方式而实现的个性化教学,是一种定制式的教育。核心理念是:教育+设计+程序+创业家精神。他自称是工程师办学,学校有一个两百多名个网络工程师组成的强大的后台。这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大规模教学下的个性化学习。


整个城市是教育资源,以社会为课堂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也已经出现——美国的MINERVA大学。同样没有教室,没有围墙,没有图书馆,没有游泳池,他们在旧金山租了一栋宿舍楼作为他们的总部,在全世界招聘最优秀的学生,中国已经有好几位学生进入了这所创新的学校。


他是由哈佛大学前校长等一大批教育名流创办的,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他们的目标是为全球化时代培养未来的社会领袖。除了第一年在旧金山学习基础课程,方法论以外,其他的三年六个学期在全世界六个不同的城市,包括香港、悉尼、孟买、里约热内卢,伦敦和开普敦,在每个城市待一个学期。他们不需要图书馆、体育馆、计算中心,因为是以整个城市为教育资源、以社会为课堂的。不仅可以节省学习成本,同时为学生开拓视野,提升个人生活能力,最大程度的融入于不同的文化,掌握不同的语言,充分利用不同地区丰富的课外辅导活动,还能在毕业前建立一个全球网络关系。


他们的理念是“连接未来,全球格局,个体关注,学习习惯”,“世界等你去探索,未来等你去定义”。办学模式是:沉浸式的全球化体验(Global Immersion),现代化的课程(Modern Curriculum),终身的成就支持(Future Success),真正无地域限制、歧视的招生(Admission)。我们可以想象这么一所学校十年后,它的学生是怎样的一种面貌。


这种创新学校,它的目标就是要颠覆在19世纪建立的“教育工厂”。所有在知识经济第一线的企业家都深刻意识到,我们现在的这套学校制度是在19世纪形成的,不可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人才。


“教育工厂”沿用了大工业生产的特点,第一是大规模、大批量;第二标准化,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第三其价值观是知识本位的,即学校主要是为了传递灌输知识。这是在上个时代,为培养大量训练有素的工厂劳动力而建立的。


今天我们要为未来培养人才,必然要打破19世纪的“教育工厂”,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行个性化教学、以培养创造性为主的小规模的精品学校。


公立学校平庸,特许学校能办出不同特色


在美国,对学校系统的改造一方面是出现了一批创新的学校,另一方面是改革公办学校。在这些国家公办学校教育经费充足,但相对比较平庸,缺乏活力,也存在千校一面的问题,甚至有枪支、毒品文化泛滥的现象。公办学校的品质一直是令人担忧的。


美国从90年代开始实行特许学校或者叫“契约学校”(Charter School),是一种委托管理的模式。公办学校的性质不变,政府全额拨款,举办者与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按照章程办学,自主管理学校,在聘用教师、经费使用、课程设置、校历安排等方面有很高的自主权,让他能够办出不同的特色,不同的风格。到2010年,美国已经有5453所特许学校,在校生173万人,已经经过了几轮实验,三年做一次评估,合格的继续签约,不合格的教育局收回。


英国的自由学校(Free schools)也是这个理念,它是借鉴美国的特许学校和瑞典的自由学校而建立的。在2012年以后,成为卡梅伦的联合政府的旗舰教育政策。它的核心价值,是打破政府垄断,向教师、家长、社会组织、企业等开放办学。政府资助经费,公办性质不变,实行契约管理,学校有充分的自主权。在英国发展很快,到2013年年底,已经有102所自由学校,在校生13万人。


“在家上学”合法化


在传统的学校体制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潮流就是“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或者叫在家教育、家庭学校、自主学习。这种形式对公办教育体制是一个最重要的补充,具有个性化、高品质、灵活性等特点。


1998年美国从幼稚园到高中在家自行教育的学生数约有150万人,占学生总数的2%,它的增长速度极快,每年的增长率是20%,而且它的毕业生是常春藤大学的首选。


为什么“在家上学”受到欢迎?它有很多好处,因为它真正实行了“小班教学”、个性化教学,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不用六点半起床,可以睡到八点,因此它的教育品质也较高。“在家上学”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包括在台湾、香港地区都已经合法化了。


台湾的教育改革令人刮目相看。就在上个月,114号,台湾通过了著名的“实验教育三法”,实行教育松绑,把更多办学空间释放给民间。


第一个是《学校型态实验教育实施条例》,公办学校经批准,5%的公办学校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办学,允许做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验,不必遵从统一的教学计划,经批准实验学校的比例可以扩大到10%。这种学校过去在台湾被成为“另类学校”、“理念学校”,如华德福学校、森林小学等,现在把它纳入到学校系统。


第二个是《高级中等以下教育阶段非学校型态实验教育实施条例》,所谓“非学校型态实验教育”,就是将“在家上学”合法化。


第三个《公办学校委托私人办学条例》,意思很明确,就是通过委托管理的方式,实行管办分离,委托教育家来办学。就好像企业委托、聘请职业经理人团队来管理一样。


严厉应试教育被“用脚投票”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惊涛拍案,中国怎么办?我自岿然不动,雾霾依旧!


我们仍然在实行大一统的严厉的应试教育,强调规模化办学,举办大规模学校、巨型学校,三五千人的小学、一二万人的中学比比皆是,衡水中学模式正在走向全国。政府垄断办学,尽管有民办教育条例,但是你想在北京举办一所民办小学,首先一千万的担保金。极高的办学门槛,教育家是办不了学的,只有资本家才能办学。


在近些年中国的教育改革中,最积极的变化就是老百姓“用脚投票”发生了改变。过去只有逃离中国、逃离应试教育一条路;现在有了新的选择,就是实行教育自助、教育自救,自主办学。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数以万计“在家上学”的家庭,数以千计体制外的小微学校,包括私塾、学堂,华德福学校,以及自由学校等等。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黑户。无法注册,没有学籍,没有合法性。他们满足了相当一批高学历的白领、海归等家长多样化、选择性的教育需求。


因为大家知道尽管我们号召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在中国是非常昂贵的,无论在公办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很难找到真正以儿童为本、不以考试和排名压迫学生的学校。在北京,很多明星大腕、主持人为了不委屈孩子,只能选择去国际学校,学费一年20万。


改革两个方向:试点特许学校和鼓励教育创业


我国的教育改革,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已经提出,它的核心理念就是:简政放权,管办评分离,第三方评价,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等。在教育领域如何破这个题?如何实现管办分离?如何下放教育权力,释放教育红利?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一个重大的主题。


我们需要现实地启动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这一轮改革所需要变革的是这样三个对象:一是具有1300年传统的科举教育,它的当代翻版就是应试教育。二是19世纪形成的“教育工厂”模式,是以知识灌输为主、大规模、集体化的统一教学模式。三是1950年代以来建立的苏联式的高度集权的计划教育体制。


办学体制改革有两个方向,一是改革公办学校办学体制,试点特许学校、自由学校的模式。将部分公办学校公开招标、签订契约,委托教育家团队管理,实行教育家办学。如果北上广这些教育基础比较好的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每个区县拿出一所小学、一所初中进行试点,全国就会有数以百计的实验学校,成为体制创新的生长点。


另外一个就是把创新创业的概念从企业界扩大到教育界,鼓励有理想有抱负的校长、老师创办小微学校,解放教育生产力。这样,很多家长可以不必把小孩送到国外或国际学校,我们也可能给他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教育。只有多样化的教育体制才有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教育创新从开放办学开始!教育创新,从下放学校开始!教育创新,从解放学校开始!教育的开放、下放、解放,是教育改革新的主题词。


中国具有全民族重教兴学的巨大热情,具有学在民间的悠久传统,是一个盛产教育家的国度。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家消失了?因为教育权力被政府垄断了。通过这个改革,将教育权重新还给社会、还权于民,使教育重新成为社会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就有可能出现更多教育家,出现崭新的教育局面,重新焕发文明古国的教育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