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洞悉未来教育模式--把握好大数据,在将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2016-04-08

2012年,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奥巴马的数据团队对数以千万计的选民邮件进行了大数据挖掘,精确预测出了更可能拥护奥巴马的选民模型,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宣传,从而帮助奥巴马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竞选经费处于劣势下实现连任的总统。


奥巴马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数据量够大,够及时,挖掘够深刻,我们完全可以洞悉每个选民的投票几率。专家认为:“迅速普及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为悄然记录人们的行为数据提供了最为便利、持久的载体。最重要的是,在这些强大的数据收集终端面前,人们没有掩饰的意图,从而创造着过去无法收集与分析的海量数据,这让所有社会科学领域能够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让跟踪每一个人的数据成为了可能,从而让研究人性成为了可能。”

而在教育领域,海量数据早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席卷而来2009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了一家非营利教育组织——可汗学院,利用网络视频进行免费授课,涵盖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他的教学视频像病毒一样广为传播,如今全球已有成千上万的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其视频课程。


随后,类似的在线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普林斯顿、斯坦福,伯克利、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知名学府都宣布加盟在线教育,逐步向全世界开放自己的课程。诞生了更多的MOOC平台,如Coursera,Udacity,edX,“以在线教育为代表的各种综合技术的集合,让学生关于学习行为的各种数据被自动留存,例如做一道题花多长时间,是否经过修改,做题的顺序是否有跳跃,是否会回头重新检查……但要明确的是,仅仅是远程教育和在线课程,不过是数字而已,并不能称之为数据。以可穿戴设备、云计算等计算机基础技术的成熟为基础,在学生管理数据库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经过过程性和综合性的分析,找到学生各种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考量背后的逻辑关系,并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这才能被称为大数据。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学生考试得了85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这85分背后的因素考虑进去,例如学生的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把它们和85分联系在一起,这就成了数据。”

显而易见,考试、课堂、师生互动、校园设备使用、家校关系……只要技术达到的地方,各个环节都将渗透大数据。无论是教育管理部门,还是校长、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都可以提供针对不同应用的个性化分析报告。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来优化教育机制,做出更科学的决策,这将带来潜在的教育革命。谁能在其中把握好大数据,谁就能在将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将为政府的教育决策、老师的教学评估、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做到“有据可依”,从而实现不断优化和个性化,为真正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带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