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5
9月9日,由ata公司创始人马肖风、基易测评创始人兼WET考试发起人王静亚与联合举办的“深度思‘考’:互联网+考试” 研讨会上,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原劳动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陈宇等特邀嘉宾,一起就“互联网+”背景下考试现状、变化和趋势进行了深度研讨。
当下以考试替代评价的人才选拔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将得到升级:一方面,珍贵的测评数据,将为个人的职业、在学习提供指导;另一方面,互联网将为评价提供更多支持,也将提升考试效率,降低考试成本。
现行考试的三大遗憾
1、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的数据缺失
目前,教育最大的浪费是数据缺失。人一生中最大的三次考试: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里存在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全方位地描述一个人;虽然这三次考试是国家统一的,但政府没有去做大数据分析这样一件事情。
此前,考试除了分数,并不去挖掘、分析成绩背后的数据,不能给学生以具体的学习建议并且对其专业、职业的选择也没有较好的指导性。这是考试数据极大的浪费。
“测、评、学”三个维度中,测是传统业务,而目前需要依据大数据做评价,每次考试背后都应该有详细的分析数据和图表,从不同纬度帮助分析考生的特长和知识能力缺陷。
2、考试代替评价
目前考试制度最大的遗憾,是以考试代替评价,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而不是多个标准。考试只有选拔功能,缺乏评价功能。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人是不同的,其职业测试和评价也应该有雷达图。
3、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发展滞后
我们当前采用的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没有太多新的东西,甚至包括考试理论都是几十年前国外的体系,这种体系和中国目前的国情有很大差距。而“互联网+”将对测评有更高的要求,专家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推动新考试技术和理论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K12与职教考试的变化
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表示,从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考录取率从3%增长到70%,但目前考试还是单一的评价,这显然已经不符合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考试未来也要从单一的选拔,发展为分层次多元化的人才评价。
好的考试要能测出考生的长处和优势,对此戴老师认为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意义重大,代表考试进入新阶段,考试的选拔功能也将逐渐发展到评价功能。
原人社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陈宇以《三体》入题: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出考试的根本是人。他认为目前职业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多元化的,而21世纪最珍贵的是数据。他指出,评价可以分成考试评价和非考试评价,互联网未来会提供更多非考试评价功能。“毁灭你与你无关”,这是与陈宇前辈的讨论中被调侃最多的一句话。的确,我们正处于一个被互联网快速迭代的时代,职教考试领域也不例外。
用互联网的想法降低考试的运营成本
ATA公司董事长马肖风认为要大力推动在线考试,用互联网的想法降低考试的运营成本。他说:“测评理论、方法、成本、效率、目的和价值,跟十年前的东西没区别。谷歌这样的公司纯粹在线考试,降低了中间的运营成本。”依据大数据做评价,测评学,测是传统业务;要通过有效数据、定义和标签,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结构性的数据;从数据的加工、建模推倒到自适应学习中与个人能力相关的事情。
招生、用人需要制定不同的标准,实现人才选拔与培养
基易测评创始人王静亚认为,考试评价是深度教育,中国一定会诞生ETS。王静亚计划发起一个中国考试社会化协作组织,改变考试的一元化和单一选拔功能。所以,十年后孩子高考的英语可能是WET或VET,由招生和用人单位自己选择,做好考试标准和内容是唯一选择。
讨论者们认为,大数据时代,结果和过程评价的数据价值日趋凸显,并且这种价值在考试测评领域各个环节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考试的社会化、多元化、智能化、过程化以及免费非认证考试将会是未来。从某种角度看,免费的考试可以驱动更多的人学习相关知识,培养更多人才。此外,用百度认证考试负责人李靖国的话来说,考试趋势的核心是要改变考试收费的思维,通过产品增值服务来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