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老师谈STEM课程设计:创新思维的构建不该停留在工具技能的学习上
当下正处在基础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各种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火花四溅,很多学校、创业的人、商业大佬纷纷踏浪而来。可是最为一个深入教学一线工作者来说,是机遇,也充满了忧虑。
当下正处在基础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各种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火花四溅,很多学校、创业的人、商业大佬纷纷踏浪而来。可是最为一个深入教学一线工作者来说,是机遇,也充满了忧虑。
去年的资本寒冬,在中国似乎已经过去,投资者与创业者们已经开始总结和评价这一段时间,但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硅谷,资本冷却依然在继续。2016年第一季度,硅谷的资本活跃度进一步冷却,导致企业估值下降,而面临下一轮融资扩张压力的硅谷企业们最近有了来中国“吸金”找融资的趋势,不论大小,甚至独角兽们也不能例外。对于这个问题,NewGen Capital的合伙人张璐,这位在硅谷的华人VC,来梳理一下硅谷企业到中国融资的来龙去脉。
从上个世纪开始,就有科技类产品打“教育牌”。1958年,一个打字机品牌在广告上说他们的产品能让学生成绩上升38%。后来还有一个制作光盘的公司把一只大猩猩放在海报上,说他们制作的科学课光盘能促进思考。2011年,三星也为自己的笔记本开拓教育市场,称赞产品不仅仅是教育,而是要教育创新。
国外科技媒体 Edsurge 日前发表了这样一篇关于教育的思考:当在线教育逐渐改变传统教育的时候,各种各样声称可以辅助学习的 App 开始混淆老师的视线,于是老师们产生了诸如 “如何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或者 “如何保证学生不会因为软件分神” 之类的问题。
学生眼中最好的老师——那些我们在吃饭时会讨论到的,那些我们记得住名字的,和那些我们永远都不会忘了他们所带给学生影响的老师——是截然不同的。
这有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的列表,我列出了前5项。虽然这些问题是针对教育科技公司的(或者投资机构用于评估公司的),但是学校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经常会参与其中或者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
创造性的把学习过程性评价和学习行为数据相结合,依靠大数据分析和学生成长档案,科学并实时的判断出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的自学改进,帮助老师有针对性的为不同学生进行知识弱项的强化。同时通过数据的实时共享,能够让家长和教育监管部门及时了解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实时监督、实时督促,形成全新的教育教学管理闭环,构建了全新的数字化学习的生态模式。
一个月前,作为网红papi酱的资方身份,罗振宇将广告资源招标沟通会的门票定价到了8000元的水位。
教育是一个无法完美的艺术,美式小学教育同样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是威利小学对孩子的“尊重”却体现了教育最质朴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深思的。
和每一次房屋拆迁、道路改线一样,位置的挪移必定会导致格局的变化,教育政策的变动不仅牵动着家长和学生的神经,对于教育培训机构和在线教育企业及时调整思路,做精准的市场进攻,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以下十个问题,希望能够窥得改革影响之一斑,至于是否能见全豹,则要看行业是否合力了。